深刻领悟,务求实效,主题教育见长效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提醒: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仍严峻复杂,传播速度快、感染风险高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已在国内散发,防输入防反弹的压力加大,建议入黔的朋友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在抵黔后48小时内主动开展1次核酸检测,提前在微信小程序贵州健康码中开展健康申报,减轻传播风险,落实疫情防控个人责任。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重视职业教育,共创建省级中职强基项目学校7所,创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4所。
天然气管道县县通加快实施,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覆盖率均达100%,5G新基建逐步推开,智慧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始终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提质增效作为教育教学发展的主线,协调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有学上到上好学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累计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4家,农民合作社4374个,家庭农场3474个。全州建成36个新市民居住区和10个城市综合体、56个海绵城市项目,改造棚户区9.3万户、农村危房3.27万户,近40万人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2021年1至9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速13.1%,超省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74.82亿度,同比增长13.5%;新增入规工业企业16户;全州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增长速度较快、结构不断优化、质量稳步提升、重点产业发展快速、企业效益整体好转的良好态势。
一批优强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了现代能源、基础材料、新型建材、化工及装备制造、特色轻工、大数据电子信息六大工业产业体系。过去的五年,是黔西南州发展史上极为不易、极不平凡的五年。以烤烟、茶叶、薏仁、食用菌、蔬菜、水果、中药、畜禽、油茶、渔业十大特色产业为主轴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美丽宁静的万峰湖 龙波 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脱贫攻坚、生态文明黔西南自治州40年发展,成就是巨大的、变化是根本的。300余年间,黄草悠香如故。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健康黔西南2030行动,建成州人民医院新院区、州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等一批重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形成州、县、乡三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和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江畔青春之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跨越发展的40年文/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龙波1982年5月1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82年的194元,增加到2021年的50070元。到今年,悄然走过40年奋斗历程。
40年,地区进步已经结下的硕果,是群众获得感与经济快速发展的高度统一,是丰收之歌、青春之歌的交替鸣响。2015年以来,连续承办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从万峰林出发,黔西南州走向世界,对外开放、开发提升到一个全新水平。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2021年7月在黔西南州调研指出:黔西南州这些年的发展,就是贵州实现赶超进位历史性跨越的一个缩影。获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命名5个、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个、模范个人3名。
各县(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7年保持在99%以上。2015年12月31日,望安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行,黔西南州、贵州省县县通高速目标顺利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的幸福生活(黔西南日报图库)各族群众团结和睦,自治州发展合力日益增强40年来,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到2021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排列第8位。
通过连续举办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大数据产业园区 义龙融媒提供民生福祉持续增强,自治州教育、医疗事业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州共有义务教育学校863所,义务教育在校生人数由1982年的31.2万人增加到49.4万人,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提升至8.37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7%。
1.6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取得的显著成就、发生的巨大变化,是这里的人们乘改革浪潮艰苦奋斗和党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兴义体育中心 张霆 摄习近平总书记曾赞誉贵州取得的成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在贵州经济社会赶超发展的黄金十年,全省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黔西南州经济增速则连续数年位居全省前列,总量进入全省第二方阵。不止兴义市,8个县(市、新区)市政建设日新月异、城乡人民生活富足,只在这40年。尤其十三五以来,立足能矿资源、基础能源优势,逐步构建起以基础能源、基础材料、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特色轻工、大数据等6个重点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全州5000余个文化遗产项目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8个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17个村被命名为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万峰林 张霆 摄珠江上游,贵州西南,南北盘江两岸,左右江革命老区,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曾经的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地理与时代坐标,目光回溯历史、越过山川,会清晰发现黔西南州成立、发展的进程,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立当下看未来,是全州上下继续肩负转型发展、赶超跨越双重使命,以建州40周年为新起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决策部署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谋划的发展蓝图,牢牢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围绕聚焦主战略、实现主定位,各民族团结携手,以四十青春之姿,在盘江两岸持续高奏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青春之歌。
兴义万峰林机场T2航站楼外景 邢贵龙 摄树牢上游意识,自治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州上下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绿色财富不断蓄积、绿色动能不断增强。兴仁市鲤鱼村 桂松 摄产业发展全面突破,自治州发展支撑逐步增强40年,工业经济实现从无到有。
这样的变迁,也只能在这40年。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今日黔西南,立当下回首望,是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快步前行、步履铿锵,是穿越山川、破除藩篱的开发开放。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82年的526元、156元增加到2021年的38251元、12623元。
全州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4年保持50%以上,是全省唯一一个本科上线率、一本上线率连续5年实现增长的市州。2004年7月18日,兴义机场建成通航,如今通达国内17个主要城市,兴义万峰林机场连续四年跻身国内百万级机场行列。欣欣向荣的阿妹戚托小镇 州委宣传部提供身处其中,我们倾听到、目睹到、亲历到、感受到的历史的强烈脉搏、发展的青春之歌,如南北盘江水,滔滔不绝断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自治州成为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82年的4.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506.37亿元,增长81倍。从明末徐霞客在《黄草坝札记》中指出:(兴义)道路四达,人民颇集,可建一县
山地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截至2021年底,全州林下菌药种植面积达27.03万亩,产值20.16亿元。40年,地区进步已经结下的硕果,是群众获得感与经济快速发展的高度统一,是丰收之歌、青春之歌的交替鸣响。
兴义市大型商圈 张霆 摄脱贫攻坚全面打赢,自治州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十三五,全州33.85万(其中少数民族群众22.15万人)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出大山斩断穷根,奔向新生活,成为全国、全省跨区域搬迁人数、占比最多的地方之一。2015年12月31日,望安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行,黔西南州、贵州省县县通高速目标顺利实现。
从明末徐霞客在《黄草坝札记》中指出:(兴义)道路四达,人民颇集,可建一县。欣欣向荣的阿妹戚托小镇 州委宣传部提供身处其中,我们倾听到、目睹到、亲历到、感受到的历史的强烈脉搏、发展的青春之歌,如南北盘江水,滔滔不绝断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自治州成为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82年的4.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506.37亿元,增长81倍。
全州5000余个文化遗产项目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8个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17个村被命名为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烤烟、茶叶、薏仁、食用菌、蔬菜、水果、中药、畜禽、油茶、渔业十大特色产业为主轴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万峰林 张霆 摄珠江上游,贵州西南,南北盘江两岸,左右江革命老区,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曾经的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地理与时代坐标,目光回溯历史、越过山川,会清晰发现黔西南州成立、发展的进程,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美丽宁静的万峰湖 龙波 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脱贫攻坚、生态文明黔西南自治州40年发展,成就是巨大的、变化是根本的。
全州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4年保持50%以上,是全省唯一一个本科上线率、一本上线率连续5年实现增长的市州。2004年7月18日,兴义机场建成通航,如今通达国内17个主要城市,兴义万峰林机场连续四年跻身国内百万级机场行列。
1.6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取得的显著成就、发生的巨大变化,是这里的人们乘改革浪潮艰苦奋斗和党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快乐教学 张德厚 摄基础设施日新月异,自治州开放开发格局加快重塑1997年3月18日,全长898.7公里的南昆铁路全线铺通,途经兴义、安龙、册亨等地,终结黔西南自治州没有铁路的历史。
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同步发展,实现县县均有中职学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82年的194元,增加到2021年的50070元。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